中文名称 | PI币 | 币种简称 | PI |
英文名称 | Pi Network | 核心算法 | 创新共识算法 |
共识机制 | 恒星共识协议(SCP) | 出块时间 | 约5秒 |
发行总量 | 1000亿枚 | 流通量 | 根据开采进度逐步释放 |
发行时间 | 2019年3月 | 上架交易所 | 部分交易所已上架 |
概念板块 | 加密货币, 移动挖矿, 区块链, 社交网络 |
Pi币(Pi)是一种旨在为普通人设计的新型加密货币。它的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在手机上通过一个简单的“点击”动作进行“挖矿”(Mining),而无需像比特币那样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电力。其愿景是建立世界上最具包容性的点对点数字货币和经济体系。
Pi Network由斯坦福大学的三位博士生于2019年创立:
Dr. Nicolas Kokkalis(产品负责人):计算机科学博士,斯坦福大学区块链讲师。
Dr. Chengdiao Fan(技术负责人):人类学博士,研究人机交互与社会计算。
Vincent McPhillip(社区负责人):政治学学士,致力于社区建设。
核心愿景是解决现有加密货币(如比特币)的几个主要问题:
能源浪费: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(PoW)机制耗电巨大。
准入壁垒高:普通用户难以获得专业的矿机和技术,早期进入者优势过大。
缺乏实际应用:许多加密货币主要用于投机,而非日常交易。
Pi希望打造一个人人可参与、节能环保且最终能用于真实世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加密货币。
移动端挖矿:
用户只需每天打开一次App,点击一下按钮即可开始挖矿,过程简单且不耗电、不耗流量、不占用手机性能。
这降低了加密货币的参与门槛,让没有技术背景的人也能轻松加入。
共识机制:恒星共识协议(SCP)
Pi并未使用比特币的PoW,而是基于SCP构建了自己的共识算法——“安全圈(Security Circle)”共识机制。
这种机制通过用户组建信任圈(邀请并信任朋友和家人)来保护账本的安全,是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式。
发展阶段:
第一阶段:设计、分发、信任图引导。
此阶段用户通过手机App“挖矿”获得Pi币奖励。所有币都处于测试网阶段,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,也无法在公开市场交易。主要目标是建立社区和网络安全性。
第二阶段:测试网(当前阶段)。
开发者正在测试和构建Pi的生态系统,包括节点、钱包和各类去中心化应用(DApps)。数百万先锋用户正在帮助进行主网(Mainnet)的压力和性能测试。
第三阶段:主网上线(已开启但处于封闭状态)。
2021年12月,Pi主网正式上线。但主网处于“封闭主网”(Enclosed Mainnet)时期。这意味着:
Pi币从测试网代币映射到了主网区块链上。
不允许与外部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自由交易。
只能在该网络内进行点对点转账,或在与Pi Network合作的应用内消费Pi币,以构建实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