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称 | Wrapped Bitcoin | 币种简称 | WBTC |
英文名称 | Wrapped Bitcoin | 核心算法 | ERC-20 |
共识机制 | 与比特币相同 | 出块时间 | 约10分钟 |
发行总量 | 与流通比特币1:1锚定 | 流通量 | 约28万枚 |
发行时间 | 2019年 | 上架交易所 | 主流交易所均有上架 |
概念板块 | 加密货币, 稳定币, 比特币衍生品, ERC-20代币 |
WBTC,全称为 Wrapped Bitcoin(包装比特币),是一种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ERC-20代币。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比特币(BTC)“带入”以太坊生态系统。
简单来说,你可以将WBTC理解为:
比特币在以太坊网络上的“镜像”或“代表”。
每一个流通的WBTC背后,都有1个真实的BTC作为抵押担保,并存储在受监管的托管方处。
它使比特币能够突破其原生区块链的限制,在功能丰富且繁荣的以太坊DeFi(去中心化金融)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。
比特币是市值最大、最安全的加密货币,但其区块链设计侧重于安全和价值存储,而非复杂的金融应用。这导致了一些局限性:
功能单一:比特币脚本语言有限,难以构建像借贷、衍生品、流动性挖矿等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(DApps)。
速度慢、成本高:比特币网络交易确认速度较慢,在拥堵时手续费高昂。
生态系统隔离:比特币无法直接与以太坊上蓬勃发展的DeFi应用交互。
WBTC的出现,正是为了打破这种隔离,释放比特币的巨大存量价值。
WBTC的运作基于一个中心化的托管模型,由多个合作伙伴共同维护,确保了过程的透明和可信。关键角色包括:
托管方(Custodian):负责安全存储支撑WBTC的比特币。目前主要由BitGo担任。
商户(Merchants):经批准的实体,负责处理WBTC的铸造(封装)和销毁(解封)过程。用户通常通过商户来参与。
其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两个方向:
1. 铸造(Wrapping – 将BTC转换为WBTC)
* 用户将BTC发送给商户。
* 商户核实收到BTC后,通知托管方。
* 托管方确认后,授权在以太坊网络上铸造相应数量的WBTC。
* 新铸造的WBTC被发送到用户的以太坊地址。
2. 销毁(Unwrapping – 将WBTC换回BTC)
* 用户将WBTC发送回商户。
* 商户收到WBTC后,通知托管方。
* 托管方销毁这些WBTC,并将等量的BTC从托管地址发送到用户指定的比特币地址。
整个过程中,抵押的BTC数量是公开透明的,任何人都可以在链上查询审计,确保WBTC的发行是足额抵押且可信的。
参与以太坊DeFi生态:这是WBTC最核心的用途。用户可以将WBTC作为抵押品,用于:
借贷:在Aave、Compound等平台上抵押WBTC借出其他资产(如USDC, ETH)。
提供流动性:在Uniswap、SushiSwap等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中创建交易对(如WBTC/ETH),赚取交易手续费收益。
收益 farming:将WBTC存入各种收益聚合器,获取额外的代币奖励。
合成资产与衍生品:在Synthetix、dYdX等平台上交易比特币相关的衍生品。
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手续费:在以太坊Layer 2网络(如Arbitrum, Optimism)上使用WBTC,可以享受近乎即时确认和极低的手续费,体验远优于比特币主网。
可组合性:作为ERC-20代币,WBTC可以与任何其他以太坊代币和智能合约无缝交互,实现了价值的自由流动和组合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