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位元宇宙DeFi热潮,银行业如何在去中心及中心间找生机?
脸书CEO扎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10 月抛出一项5 年征才万人计划,将招兵买马用以打造模糊实体和数字界线的元宇宙(Metaverse),元宇宙这个词汇瞬间席卷全球,外界普遍认为,加密货币将扮演元宇宙间不可或缺的要角。
金融业或支付业亦渐渐嗅闻元宇宙商机,如万事达卡(Master Card)10 月甫宣布携泰国、澳洲、新加坡加密货币交易所,进军亚太区发行首张加密货币卡,用户可直接将加密货币转为法币,进行日常支付,展现新兴浪潮下数字支付新可能性。
未来银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,亦可望增强现有金融业服务,自中心化金融走向去中心化金融(Decentralized Finance, DeFi),翻转现有银行业营运模式,带来效率与创新,创造新商机。
在元宇宙复制实体金融体系
DeFi 几乎能做到与实体金融机构相同的功能!DeFi 应用领域可涵盖支付、身分验证、保险、投资、交易所、借贷等,形成完整金融生态系。换言之,DeFi如同在元宇宙复制一套实体世界中的金融体系。
实体世界由央行发行钞票和硬币、银行行员服务、存放钞票金库、稽查人员、法令规范以及政府监管等角色运作,元宇宙则由一条条程式码负责,使用加密货币,并依循智慧合约中的游戏规则,自动化运作。
传统银行在实体世界中以法币建立支付、保险、投资、交易所及借贷等服务,随科技的进步,传统银行业出现第一次变革,即纯网银、数字银行陆续出现,传统银行透过科技将实体世界数字化,力拼数字转型,如此将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连结,属于「实虚整合」。
相对的,DeFi 则属于「虚实整合」,元宇宙这样的虚拟世界,必须向实体世界连结才有价值,而实体世界则想往虚拟世界靠拢,以提升服务效率。
传统金融业可补足适度中心化
COVID-19 席卷全球,经济活动转向线上进行,加速虚拟世界金流需求,也驱动DeFi 发展。外界预言,元宇宙经济规模未来将超越实体世界,当元宇宙构想逐步成真,加密货币、NFT等虚拟资产作为元宇宙的关键工具,去中心化金融届时将更具重要性。
11 年前,拉斯洛汉耶兹(Laszlo Hanyecz)以1 万个比特币向史德文特(Jeremy Sturdivant)交换2 个披萨,创下币圈知名「比特币披萨日」由来,意义即是将虚拟世界的价值对应连结实体世界的价值,达到虚实整合效果。
加密货币及智能合约为DeFi 成立的关键因素,当加密货币有意义与价值,并透过智能合约,才能进而开发出银行、保险、借贷等与现实生活中相同的金融服务,解决传统金融体系中手续繁琐、中心化交易成本高等缺点。
不过,人类不会完全活在虚拟世界的元宇宙中,无论是NFT、加密货币抑或DeFi,仍要和现实世界共存并连接才具意义,而这种并存体系,正给予传统银行发展契机。
比特币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,时常暴涨暴跌,价值波动度高,较具投机性质,难以应用于支付上,不过,未来稳定币(Stablecoin)此类价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,即可望作为和传统金融业合作发展DeFi 的媒介。
传统金融业在DeFi 生态链的机会,主要是抓住可以扮演的角色,包含造市者(Market Maker)、参与者及服务提供者等,在去中心化金融中补足适度的「中心化」功能。
去中心化为一把双面刃,缺乏监管机构下自由度相对高,对用户而言亦较缺乏保障,若用户存于传统银行的钱遭盗领,银行、保险公司或国家会给予赔偿,但在DeFi 世界中,缺乏专责机构管控,若平台倒闭、出现程式码漏洞、被骇客入侵,投资者将求偿无门。
Coinbase 今年4 月在美国那斯达克(NASDAQ)上市,Circle 也打算透过SPAC(特殊目的收购公司)方式于纽约证交所上市,虽然从事去中心化交易,却透过中心化交易市场上市进行监管,即是为强化大众的信任与接受度。
可见适度中心化反而有助于去中心化金融的长远发展,对于传统银行业相关发展机会亦是如此。
币圈及银行业可共荣共好
对应国际间加密货币发展现况,今年10 月中旬,比特币期货ETF(Bitcoin Strategy ETF)于纽约证交所正式挂牌,虽然美国仍未开放比特币现货ETF,此举仍引起全球瞩目,在加密货币业者眼中,更是树立产业监管里程碑。
未来金融业的机会之一,即是直接参与加密货币及其衍生性金融商品,包含期货、ETF 的发行与交易,抑或发行金融生态圈内使用的加密货币,进而提供支付、身分验证、保险、投资及借贷等服务。
目前银行积极发展数字金融,可称为Bank2.0,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应会成为Bank3.0 关键,如LINE 已有针对区块链做布局,意在协助各国创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(CBDC)。
其次,虚拟货币具去中心化的匿名特性,难以被追踪,亦衍生税务等待解议题。银行可比拟现行商品信托模式,将投资者放于加币货币交易所中的资产进行信托,扮演角色如同股票市场中的集中保管交易所,解决虚拟货币交易所财务及资产不透明的问题。
若仅有智能合约、没有第三方背书,有些不肖割韭菜团体,经营一段时间后就无预警关闭,影响用户资产,也导致用户对DeFi 及区块链产生不信任;若可由银行业担任保护金融消费者资产的受信任第三方角色,保护加密货币及智能合约,可望大幅降低客户的安全顾虑。
另由于现行加密货币交易所缺乏监管,常有洗钱、逃税等问题,若透过银行经营虚拟货币交易所,不仅能让消费者安心储存资产,亦能够将消费者进行虚拟货币或资产交易纳入监管。
DeFi 商机是金融监理新挑战
不过,DeFi 带来银行业的发展契机,仍须建立在主管机关开放与核准的前提下。有加密货币业者坦言,目前虚拟通货法律定位仍不明确,当加密货币业者有意探询和银行合作的可能性,银行皆有诸多顾虑。
金融业为特许行业,主管机关监理与金融机构法遵,是民众信任传统中心化金融机构的主要原因,当去中心化时代来临,业者观望加密货币业者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将碰出何种火花,一切皆须回到根本的议题:虚拟货币的监管是否明确化。
比特币等虚拟通货曾试图挑战并改变货币型态,但因价格波动剧烈、投机、炒作等问题,已被界定为风险性的虚拟资产或商品,而非货币。目前国际对加密货币属于货币还是虚拟商品仍有争议,虚拟通货价格的不稳定性及炒作,洗钱、非法交易、不易监管等问题,皆使各国政府存有疑虑。随元宇宙热度窜升,虚拟通货作为DeFi 核心价值,讨论度居高不下。
国际间已喊出2050 净零碳排目标,不过透过区块链分散式技术算法,相较传统中心化耗电量更加庞大,一次比特币交易,等同73 万笔VISA 信用卡交易产生的碳足迹,较不利生态环境、执行效率等皆是必须考量的面向,是否能透过未来技术改善逐步解决,亦是DeFi 发展的另一挑战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,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、不确或遗漏,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相关信息仅供参考。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、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!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,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@163.com,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
推荐阅读
-
元宇宙的元是啥意思?元宇宙催生哪些产业呢?
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,人们的视野逐渐广阔了,原来只局限于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,区块链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更多领域,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...
-
元宇宙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?元宇宙有什么实际用途呢?
区块链技术和虚拟货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然而,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兴起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多高级别的技术发展。这其中,最引人注...
-
元宇宙发展几个阶段?元宇宙有没有发展空间?可以长期发展吗?
元宇宙作为区块链和虚拟货币领域的新兴概念,正逐渐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。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,元宇宙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。那么...
-
元宇宙是几维世界呢?元宇宙能否代替现实世界呢?
元宇宙:数字与现实的融合元宇宙,指的是一个由人类创造的虚拟世界,是一个面向全球范围内数十亿人的庞大数字化模拟系统。它是一个数字与现...
-
元宇宙的发展前景如何呢?元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怎么样呢?
作为一名区块链内容创作者,我经常关注着区块链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新兴的应用场景。在最近的两年中,元宇宙逐渐成为了区块链领域中备受瞩目...
-
元宇宙在中国合法吗?普通人怎么通过元宇宙赚钱呢?
元宇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,在过去几个月里备受关注。作为一个资深的区块链内容创作者,我将为大家介绍元宇宙在中国的法律地位,以及普通...
-
元宇宙和天气:如何模拟不同天气?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元宇宙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。元宇宙是一种数字虚拟空间,其中包含着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信息,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到人们...
-
元宇宙和可穿戴技术:如何实现更好的互动?
近年来,元宇宙和可穿戴技术已经成为了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。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,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、更加...
-
元宇宙和人工生命:如何创造虚拟生命?
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元宇宙作为一种虚拟的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用户交互式平台,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,其中有许多新的技术...
-
元宇宙的社区:社区如何形成?
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这个全新的数字世界。在元宇宙中,社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交流、分享、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