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中心化存储时WEB3.0的基石和去中心化存储的发展进程是什么?

去中心化存储时WEB3.0的基石

去中心化存储是 Web3 领域最早出现也最受关注的基础设施之一。最早的去中心化存储方案 Storj 和 IPFS 协议在 2017 年就已经上线。如果没有分布式存储,就不存在去中心化的网络,更加不会存在 Web3.0。那些只有去中心化服务,却没有底层去中心化存储支持的项目,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一个 web3 项目。所以说,去中心化存储是赋能 web3 长期发展的基石,意义重大。

综上,去中心化存储既解决了传统中心化存储的问题,服务了大数据时代下传统行业的数据存储需求,又赋能了新兴的 web3.0。作为加密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,去中心化存储赛道的商业模式明确清晰,市场规模呈显著增长趋势,对于矿工和投资者来说,整个市场是有利可图的。随着 Web3 生态的发展、以及对隐私和用户数据所有权的重视,去中心化存储领域将带来显著回报。

去中心化存储的发展进程

去中心化存储报告:WEB3.0发展基石

(来源:ASMP)

去中心化存储发展的不同阶段,解决了不同的问题:

Storj、Sia 用智能合约实现了 P2P 的供需匹配,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,但其本质是存储资源的对接,缺乏有效的内容寻址方法,不利于文件共享,如电影、音频等。

IPFS 实现了文件寻址,是对互联网底层协议的重大革新。Filecoin、Crust 等项目通过激励层构建了 IPFS 存储网络,从而提供稳定的去中心化存储服务。

Arweave 通过创新的共识机制实现文件的永久存储。

2021年上线的 Ceramic 数据库存储协议能满足高频数据需求。Stratos 则推出区块链、存储、计算三位一体的 Web3 去中心化基础架构。

然而,即便经历了5年的发展,去中心化存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。目前,Filecoin 全网有效存储量 59.6 PB,Arweave 总存储量达到 76.3TB。根据 Web3 Index 数据统计,Arweave 过去 90 天存储费用为 18.5 万美元,Storj 为 5.5 万美元。可见,不论是存储规模还是性能,去中心化存储目前都与中心化存储相差甚远。然而,基于去中心化存储的种种优势,未来该赛道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,并将爆发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